慈菇自古至今别名甚多,最通用的又叫做“芽菇”。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载,慈菇一根生12子,即是说慈菇一根有12个果实;而事实上慈菇一根多者有15个,少者也不会少过6个。 慈菇是水生的草本植物,大者如杏,小者如粟。现在优良品种的是生于广东的“白肉慈菇”。它的优点在于含丰富的淀粉质,适于长期贮存,故曾被称为“救荒本草”。 慈菇含丰富淀粉质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、钙和磷。能解毒凉血、健胃止咳。 慈菇在大石镇种植历史悠久,是大石镇的传统土特产品。 慈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作一年生栽培,须根系,匍匐茎末端积累养分,肥大形成球茎。球茎扁圆形,肉质较坚实,皮和肉均呈黄白色,含丰富淀粉质,稍有苦味,风味独特。 大石慈菇作为番禺农业的品牌,经过政府的立项扶持,建立了的生产基地,栽培水平、产品质量逐步提高,品牌效应不断扩大,远销海内外。 目前,慈菇主要分布于大石镇沙溪、洛溪、大兴、东乡等村,近年每年种植面积1200多亩,一般亩产1600公斤,年总产量2000多吨。大石慈菇栽种于低洼、肥沃的水田里,由于栽培条件好,出产的慈菇个体较大,品质特优。每年8月上旬种植,12月底至翌年2月采收上市。 慈菇在孔氏特效验方肿瘤康复散中的药理作用:清热止血,解毒消肿,散结。用于咯血,吐血,产后胞衣不下,崩漏带下,尿路结石,小儿丹毒;外用治痈肿疮毒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