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来 源: 为棕榈科植物麒麟竭果实及树干中的树脂。 目前国产血竭多为百合科剑叶龙血树或柬埔寨龙血树树脂。进口血竭较为少见 功 效: 活血散瘀,定痛,止血生肌,敛疮。 主 治: 治跌打肿痛,内伤瘀痛;外伤出血不止,瘰疬,臁疮溃久不合。 性味归经: 甘咸,平。①《雷公炮炙论》:“味微咸甘。”②《唐本草》:“味甘咸,平,有小毒。” ③《本草蒙筌》:“味辛咸,气平,有小毒。” 入心、肝、脾经。①《纲目》:“手足厥阴。”②《本草经疏》:“入足厥阴,手少阴经。” ③《本草新编》:“入肾。” 考 证: 出自《雷公炮炙论》:“凡使,勿用海母血,真似骐驎竭,只是味咸并腥气。骐驎竭味微咸甘,似栀子气是也。”①《唐本草》:“骐驎竭,树名渴留,喻如蜂造蜜,斫取用之,《吴录》谓之赤胶者。”②《开宝本草》:“别本注云,紫矿、骐驎竭,二物同条,功效全别。紫矿色赤而黑,其叶大如盘,矿从叶上出。骐驎竭,色黄而赤,……叶如樱桃,三角,竭从木中出。”③《本草图经》:“骐驎竭,今出南方诸国及广州。”④《纲目》:“骐驎竭是树脂,紫矿是虫造。按《一统志》云:血竭树,略如没药树,其肌赤色,采法亦于树下掘坎,斧伐其树,脂流于坎,旬日取之,多出大食诸国,今人试之,以透指甲者为真。独孤滔《丹房鉴源》云:此物以火烧之,有赤汁涌出,久而灰不变本色者为真也。”⑤《增订伪药条辨》:“血竭色要鲜红有光,质体要松,试之以透指甲者为真,以火烧之,有赤汁涌出,入纸无迹晕,久而灰不变本色者为骐驎竭,最佳。色紫黑,质坚,外竹箬包裹者为鞭竭,略次,伪者以松香火漆做成,入火滴纸有迹晕,宜辨之。” 生药材鉴定: 干燥树脂呈不定形的块状物,大小不等,表面有沟纹及因布包而遗留的布纹,赤褐色或紫褐色。质硬而脆,断面紫褐色至黑褐色,有玻璃样光泽,有时有小孔。用火燃之,冒烟呛鼻。研成粉末则呈鲜艳的深红色。无香气,味甘而咸,嚼之砂样。以外表色黑如铁,研末红如血,燃之其烟呛鼻者佳。主产马来西亚、印度尼西亚、伊朗等地。此外,尚有索科特拉血竭,系龙舌兰科植物龙血树Dracaena ombet Kotschy 的树脂,呈小泪滴状或碎块状,长不过2厘米,断面玻璃样,薄片酒红色。加热时无苯甲酸气味。产于东非。我国云南发现一种山铁树 Pleomele cambodiana (Pler.ex Gagn.) Merr. et Chun,又名:柬埔寨龙血树,其树脂与上述品种作用相同。原植物参见“山铁树叶”条。 血竭在孔氏特效验方肿瘤康复散中的药理作用:治跌打肿痛,内伤瘀痛;外伤出血不止,瘰疬,臁疮溃久不合。活血散瘀,定痛,止血生肌,敛疮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