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了年底,人们都要给自己做个总结,包括健康检查。但是,体检过后也发现了许多问题,李小姐在刚刚得到的体检报告中,发现了“肝血管瘤”等字样,紧张的不得了,担心破裂或癌变……。有报道称,肝血管瘤占体检者中的0.5%~1%。那么肝血管瘤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?在诊断和治疗中要注意什么?为此,记者采访了孔氏验方馆的孔彪儒教授。
肝血管瘤是良性疾病
女性生长速度快
严格地讲,肝血管瘤并不是真正的肿瘤,而是血管的异常发育,由于外形像肿瘤,故称为肝血管瘤。血管瘤的瘤体内有大量的血液,挤出血液后瘤体可明显缩小。因此,人们又将其称为肝海绵状血管瘤。在显微镜下,可见“病灶”由大小不等的血管腔组成,无肿瘤细胞。
据孔教授介绍,肝血管瘤可单发也可多发,以右叶较多见。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数发现于成年人,多见于30—60岁,女性多于男性。临床资料证实,肝血管瘤与雌激素等性激素关系密切,如女性发病年龄较早,在妊娠期、月经期生长速度快。
可以与肝血管瘤“和平共处”
但要定期检查
为了治疗的选择,医学上人为地将肝血管瘤分为两种:生长型和非生长型。肝血管瘤随时间推移,逐渐长大的可称为生长型;反之,称为非生长型。95%以上的肝血管瘤属于非生长型。对于无症状的小的肝血管瘤,一般认为,不需手术治疗,可以长期“和平共处”。孔教授说,有少数青壮年肝血管瘤会突然增长,随之出现症状,压迫周围器官时,可出现上腹不适、腹胀、腹痛等症状。肝血管瘤受外力碰撞时,可破裂出血;另有巨大血管瘤可自行破裂,发生腹腔大出血,甚至危及生命。所以,无论大小,患者要每3个月或半年检查一次。
在临床上肝血管瘤伴发肝癌的情况并不罕见,因此千万不要满足于肝血管瘤的诊断,影像学检查要仔细全面,有时不能仅满足于B超的诊断,必要时可加做CT扫描。孔教授说,通过病史、B超、CT和磁共振等检查,典型肝癌的诊断并不困难。但确实有部分肝癌,既无肝病背景也无肝癌临床表现,且影像学特征酷似血管瘤表现,这种肝癌可称其为“血管瘤型肝癌”。这些肝癌很容易误诊和漏诊。检查必须全面,单项检查往往有片面性,全面检查可防止漏诊并提高诊断正确率。通常血清学检查及黑白超声足可以确诊肝癌和肝血管瘤。
本病的病因以气滞血瘀者为多件,或因饮食失节,脾虚失运,水湿不化,聚而成痰,痰滞脉络,与血气相结聚积而成症瘕。对本病的治疗,多采用行气疏肝、活血化瘀、软坚散结为主,但在具体治疗中应分辨气滞、血瘀之偏重。如以血瘀为主,就采用以下药物:孔氏验方馆无偿公布肝瘤康复散特效验方 肝瘤康复散: 水蛭30g,全蝎10g,土虫20g,制牟大30g,黄药子30g,慈菇30g,三棱30g,莪术30g,牡蛎各30g,制点月20g,夜明砂30g,藏红花40g,血竭10g,麝香3g。不仅能软坚散结,而且能通络止痛,具有独当一面的功效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