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肠炎是一种发病原因及机制并不明确的一种疾病,因此西医对此无特效疗法。 下面介绍一下中医对结肠炎的认识。 中医无溃疡性结肠炎病名,据其临床表现应归属于祖国医学中医内科“泄泻”、“痢疾”、 “便血”、“肠风”或“脏毒”等范畴。 本病主要病变在于脾胃与大小肠,而与肝肾关系密切。而脾虚、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。外因与湿邪关系最大,内因则与脾虚关系尤为重要。 (1)感受外邪:感邪致泻,主要以六淫为患,以暑、湿、寒、热之邪较为多见,其中以湿邪尤为多见。因脾喜燥恶湿,感受湿邪,最易困阻脾土,脾失健运,清阳不升,浊阴不降,气机逆乱,传导失司,水谷不分,混杂而下,以致泄泻。故有“湿多成五泄”和“无湿不成泻”之说。另外热邪和寒邪,皆可侵袭肺卫,由表入里,损伤脾胃,升降失调,清浊不分,引起泄泻,每多与湿邪相兼而发病。清·沈金鳌《杂病源流犀烛·泄泻源流》篇说:“湿盛而濡泄,乃独由于湿耳,不知风、寒、热、虚虽皆能致病,苟脾强无湿,四者均不得而干之,何自成泄?是泄虽有风、寒、热、虚之不同,要未有不原于湿者也。” (2)饮食不节:食欲无度,饮食过量,停滞不化;或恣食膏粱厚味,辛辣肥腻,湿热内生,蕴结肠胃;或误食生冷不洁之物,均致脾胃损伤,运化失职,水谷精微不能转输吸收,反停为湿滞,而引起泄泻。明·张介宾《景岳全书·泄泻》中所说:“饮食不节,起居不时,以致脾胃受伤,则水反为湿,谷反为滞,精华之气不能输化,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。” (3)肝郁脾虚:肝失疏泄,脾气虚弱,或本有食滞,或有湿阻,复因情志不畅,郁思恼怒,则气郁化火,致肝失条达,失于疏泄,横逆乘脾犯胃,脾胃不和,运化失常,而成泄泻。若患者情绪仍郁滞不解,无食滞和湿阻因素,亦可每遇大怒气伤或精神刺激,而发生泄泻。正如《景岳全书·泄泻》篇所云:“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,必先怒时挟食,损伤脾胃,故但有所犯,即随触而发,此肝脾二脏病也,盖以肝木克土,肝强脾弱,脾气受伤而然。” (4)脾胃虚弱:饮食不节日久,或劳倦内伤,或久病缠绵不愈,均可导致脾胃虚弱。脾气不足,运化不健,胃纳不香,清浊失和,乃致水反成湿,谷反成滞,湿滞不去,清浊不分,混杂而下,遂成泄泻。 (5)命门火衰:脾之阳气与肾中真阳密切相关,命门之火能助脾胃腐熟水谷,帮助脾胃的消化吸收。若年老体弱或久病之后,损伤肾阳,肾阳虚衰,命门之火不足,则不能温煦脾土,则运化失司,引起泄泻。另外,“肾为胃关”,若肾阳不足,关闭失合,则大便下泄。如《景岳全书·泄泻》篇指出:“肾为胃之关,开窍于二阴,所以二便之开闭,皆肾脏所主,今肾中阴气不足,则命门火衰……阴气盛极之时,即令人洞泄不止也。” 除以上常见因素外,饮水过多,胃肠不能吸收,水留大肠,亦可引起泄泻。寒热湿滞蕴结胃肠,病久入络,瘀阻络伤,均可导致泄泻便下粘液、脓血。
孔氏验方馆无偿公布结肠炎特效验方——孔氏肠炎康复汤 【基本方】 党参25g败酱草20g制它千20g肉豆蔻10g陈皮10g制百草20g木香10g制点月10g炙甘草8g三七9g制草氏25g白芷9g乳香6g没药6g制寸子10g地榆炭15g槐花9g 【服用方法】 水煎服,每付煎3次,兑一块,分3次服,每日服3次,21付一个疗程 【炮制方法】 炮制以上稀有罕见特效药品,需在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至立秋之前用竹片为刀,切片后用木炭火、砂锅、竹笼屉蒸9次,晒9次方可入药。 400免费咨询热线:400-621-0517 专家在线咨询QQ:133010517 139010517 专家手机咨询热线:135-9642-9517
|
上一篇文章: 结肠炎的发病原因 |
下一篇文章: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忌食牛奶 |
友情提示:
为了方便患者及又需要的人更好的了解所患疾病相关信息,中国中医中药孔氏特效验方馆特别开设专家免费在线咨询服务,由各科权威专家在线为您解答相关疾病问题,根据病情提供最专业治疗方案,并为您的隐私保密。如需帮助,您可以点击专家在线咨询QQ:133010517 139010517,与权威专家在线交流。如果您有什么疑问也可以直接拨打专家热线:0431-81234911咨询,专家会给您提供最专业的解答和治疗方案,帮助您尽早康复! |
|
|
专家咨询QQ:133010517 139010517 健康咨询热线:0431-81234911 专家咨询专线:189-4318-0107 |
|
从医50载,孔彪儒教授
杰出贡献之肠炎康复汤 |
孔彪儒,我国著名中医教授,从医50年救人无数。借鉴祖辈世代行医治病经验及现代医学理论和数十年的临床实践,遵循“科研服务临床”的指导思想,经过不断研究—试验—提高—完善,成功研制出治疗结肠炎的特效中药验方——孔氏肠炎康复汤。 中医认为,结肠病多因情之所伤,肝失疏泄,横逆犯脾,导致肝脾不和;或过食肥甘,损伤脾胃;或素为湿热内蕴之体,复因饮食生冷;或感受署湿之邪,再伤于脾,均使脾之运化失常,水湿内生,郁而化热,湿热壅结大肠,腑气不利、气血凝滞、壅而无脓。本病病位在肠,但与肝、脾、肾功能失调关系密切。因此在治疗方面,如果仅针对肠道进行治疗,可能对近期症状缓解有一定帮助,但对疾病的彻底康复上,无任何帮助,使患者走上好转-复发,再好转-再复发的道路.....
>>了解更多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