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居住在高原地区的肺心病病人,应多向医护人员咨询高原环境的特征及人体的适应过程,以解除对高原的忧虑、紧张和恐惧,树立克服高原反应,战胜疾病的信心,学会自我防护的知识,掌握急性发作的自我判定和学会初级救护知识; 2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 健康的机体对高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,而患某些疾病者则容易发生高原病。因此,肺心病病人要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时,应先进行体格检查,对有明显支气管扩张、哮喘、肺气肿、肺心病者,均不宜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; 3、遵循阶梯适应 对从内地由于某种原因在冬春季不得不来或重返高原的肺心病病人,应做阶梯适应,目的是让机体有足够的时间逐步适应低氧环境,充分调动体内一系列的生理调节机制,以取得与外界环境的统一,从而减少高原病发生和诱发肺心病急性发作或加重病情。一般来说,在进入高原的过程中,最好先在海拔1000-1500米处适应2周左右的时间,然后再到2000-3000米处,不可超越3000米。切忌登的太快,攀的过高; 4、可开展一般性的体育锻炼 为了提高对缺氧的耐力,一般性体育锻炼是肺心病缓解期病人的
积极而有效的措施。如慢跑、球类、广播体操、缓慢爬山、简易太极拳、做深呼吸等。不过应注意适量和气候改变,应顺序渐进,逐步提高; 5、加强保暖防寒 冬季家中必须配备防寒用品,如棉衣、皮帽、棉鞋及棉手套等,做到及时使用。应勤洗脚,勤换内衣,烤鞋垫,处理脚汗,手脚涂油脂,减少与金属及冰雪的直接接触,注意休息,避免长时间站立,防止受凉感冒等; 6、重视饮食营养 营养能影响物质代谢及氧的利用。如糖类可提高耐缺氧能力,提高肺泡氧及血氧含量。很多维生素是组织呼吸的辅酶,如V-C、B1、B2就是生物氧化中的递氢体。新鲜蔬菜和水果含有丰富维生素,要定时保证食用。晚餐少吃在高原地区已经成为一定定律,可减轻胃肠负担,减少胃肠胀气,对膈肌活动及心肺功能不致产生不良影响,也可使人体得到充分休息。应注意改善主、副食花样,善用调味品,使菜肴味美气香,刺激食欲。吃好才能增强肺心病病人体质。 7、合理进行劳动 原则是劳动强度从轻渐重,时间由短到长,待基本适应后再逐步转入能耐受的劳动强度。初到高原的肺心病病人,没有特殊情况,尽可能不做体力劳动,一般劳动后应注意适当休息,以免诱发发作; 8、配合药物预防 药物防治的优点是使用简便,不受时间限制,其作用仅为辅助及促进人体对高原的适应。一些中藏药物有很好的致适应作用,就是俗称的“抗缺氧药物”,其实药物本身不能对抗缺氧,而是通过调节改善人体的机能和代谢,达到提高生理机能以适应高原缺氧。这方面的药物较多,如补益药的人参、党参、黄芪、当归等,活血祛瘀药如丹参、葛根等,强壮剂如冬虫夏草、红景天等,安神镇静药如五味子等,常用复方,也可用单方,成药有三普心脑欣、益欣康泰、利舒康胶囊、复方丹参胶囊等,依辨证而施治,效果更佳; 9、及时使用抢救设备 高原地区医院、卫生院及急救站都健全了治疗和抢救高原肺心病发作的各种设备,如各种药品、氧气、吸痰器等。最重要的是氧气,包括氧气附件(导管、面罩等),以备病员随时使用。目前有几种增压增氧医疗设备在改善肺心病缺氧上十分有效。 1)高压氧舱 通过对舱体内大气增加一个大气压并配合吸入高浓度氧气,可迅速提高人体内血氧含量,改善缺氧状态。也可使肺心病病人在这一高压氧环境内进行复苏; 2)加压袋 外形酷似睡袋,病人进入睡袋后,密闭袋体,通过手工加压或电动自动增压,使袋内的局部小环境气体增压,由此提高吸入气的氧分压,成为一个轻便可携带的小高压舱,可在高原上就地使用; 3)富氧室 通过一套特殊装置使空气经富氧膜进入室内,使其中的氧气富集,浓度增高。平时氧占大气的21%,如提高1%即变为占大气的22%,即等于下降了300米,就不会有明显缺氧,如果在富氧室睡觉,则睡眠质量更好,第二天精力就充沛。 10、禁忌烟酒 肺心病病人本身机体内血黏度就高,吸烟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、红细胞及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增高而降低携氧能力和加重血黏度,导致缺氧加重;饮酒可使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,而增加机体耗氧量,亦加重缺氧。从而诱发肺性脑病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