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://www.ksyfg.com 更新时间: 2010-5-27 13:26:59 关键字: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|
|
一、临床表现 临床以出血为主要症状,无明显肝、脾及淋巴结肿大,血小板计数<100×109/L,骨髓核细胞为主,巨核细胞总数增加或正常,血清中检出抗血小板抗体(PAIgG、M、A),血小板寿命缩短,并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即可诊断。 ITP出血的特点是皮肤、粘膜广泛出血,多为散在性针头大小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,形成瘀点或瘀斑;四肢较多,但也可为全身性出血斑或血肿;有些患者以大量鼻衄(约占20%~30%)或齿龈出血为主诉。常见呕血或黑便,多为口鼻出血时咽下所致,发生真正胃肠道大出血者并不多见。球结膜下出血也是常见症状。偶见肉眼血尿。约1%患者发生颅内出血,成为ITP致死的主要原因。青春期女孩可见月经过多。其它部位出血如胸腔、腹腔、关节等处,极为少见。 除了皮肤、粘膜出血外,仅10%~20%患者有轻度脾肿大。急性暴光发病常伴有发热。出血严重者可有失血性贫血,侧可发生失血性休克。常伴有局部血肿的相应症状,颅内出血时表现为头痛、嗜睡、昏迷、抽搐、麻痺等症状。急性暴发型病人除血小板减少外,常伴有血管壁的损害,故出血较重。 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病程将ITP划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。病程在6个月以内者称为急性型,在6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型。有些急性ITP可能转为慢性型。 急性ITP一般起病急骤,出现全身性皮肤、黏膜出血。起病时常首先出现肢体皮肤淤斑。病情严重者部分淤斑可融合成片或形成血疱。口腔黏膜也常发生出血或血疱,也常出现牙龈和鼻腔黏膜出血。少数患者有消化道和泌尿道出血或视网膜出血。轻型病例一般仅见皮肤散在淤点和淤斑。急性ITP多有自限性,80%~90%的患者在病后半年内恢复,其中多数在3周内好转。少数患者病程迁延而转为慢性ITP。 慢性ITP约30%~40%患者在诊断时无任何症状。一般起病缓慢或隐袭,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与黏膜出血,出血症状常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。皮肤紫癜及淤斑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、以四肢远端多见,尤其在搔抓皮肤或外伤后易于出现皮肤紫癜和淤斑。黏膜出血程度不一,以口腔黏膜、牙龈、鼻黏膜出血和女性月经过多为多见,也可出现血尿或消化道出血。一般出血症状与血小板计数相关,ITP患者除了出血症状和体征外常缺乏其他体征,一般无脾脏肿大。在慢性型患者偶有(不足3%)轻度脾脏增大者。 二、诊断 ITP的主要诊断依据是临床出血征象,血小板数减少、脾脏无肿大、骨髓巨核细胞有质与量的改变及抗血小板抗体等。1986年12月在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止血学术会议上提出了以下ITP的诊断标准:多次化验血小板数<100×109/L;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,有成熟障碍;脾脏不大或轻度增大;下列5点中具备任何1点:①泼尼松(强的松)治疗有效;②PAIgG增多;③PAC3增多;④切脾有效;⑤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;可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。老年人ITP应与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,如药物、感染等原因;若伴脾脏肿大,应警惕可能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他疾病。 1.诊断标准和依据 国内诊断标准(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,1986)。 (1)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。 (2)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。 (3)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,有成熟障碍。 (4)以下5项中至少1项: 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。 ②脾切除治疗有效。 ③PAIgG增多。 ④PAC3增多。 ⑤血小板寿命缩短。 (5)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。 2.诊断评析 (1)现有人根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学发病机制,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(immunethrombocytopenic purpura),仍沿用ITP缩写。目前,文献中将两者混用的现象较普遍。但从国外几部较权威的血液学专著中的观点来看,两者的内涵不应相同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应该指无明确诱发因素、不伴有其他免疫病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一部分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还包括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,如伴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、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、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。诊断ITP采用的是排除性诊断方法,除了排除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,还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。 (2)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很重要:可排除一次化验误差造成的假象。另外,还需注意除外其他假象,如血小板明显减少,但无出血倾向时,应除外抗凝剂EDTA介导的假性血小板减少。据国外文献报道,EDTA介导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在“正常人”中的发生率为0.09%~0.11%,在危重患者或住院患者中更常见,发生率为1.9%。国内尚无相关数据。 (3)有关骨髓检查:有争议的是巨核细胞的多少。典型者巨核细胞增多,成熟障碍,部分患者巨核细胞数可以正常。但巨核细胞减少者能否排除诊断值得商榷。首先,一次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减少不一定能代表体内的真实情况。其次,抗血小板抗体所针对的靶抗原大多也存在于巨核细胞,对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能会产生影响。 (4)多数ITP患者的血小板表面可检测到抗体:即PAIg,大多数为PAIgG。但应指出的是PAIg并不是ITP的特异性相关抗体,有些免疫性疾病,如系统性红斑狼疮、类风湿关节炎、舍格伦综合征(干燥综合征)等也常出现PAIg的增高。另外,PAIg升高的水平与血小板降低的程度不一定平行,有些患者PAIg水平很高,但血小板计数仅轻度降低。不同ITP患者的PAIg可能针对不同的靶抗原,包括糖蛋白Ⅰb、Ⅱb/Ⅲa、磷脂等。在这些靶抗原中,有些与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功能有关。因此,ITP患者除血小板降低外,可以合并血小板功能的异常。这也许能部分解释为什么有些患者血小板计数并不很低,但出血较重,而有些患者血小板计数很低,却不出血。
|
上一篇文章: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? |
下一篇文章: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该做哪些检查? |
友情提示:
为了方便患者及又需要的人更好的了解所患疾病相关信息,中国中医中药孔氏特效验方馆特别开设专家免费在线咨询服务,由各科权威专家在线为您解答相关疾病问题,根据病情提供最专业治疗方案,并为您的隐私保密。如需帮助,您可以点击专家在线咨询QQ:133010517 139010517,与权威专家在线交流。如果您有什么疑问也可以直接拨打专家热线:0431-81234911咨询,专家会给您提供最专业的解答和治疗方案,帮助您尽早康复! |
|
|
专家咨询QQ:133010517 139010517 健康咨询热线:0431-81234911 专家咨询专线:189-4318-0107 |
|
从医50载,孔彪儒教授
杰出贡献之孔氏止血升板汤 |
孔彪儒,我国著名中医教授,从医50年救人无数。借鉴祖辈世代行医治病经验,再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数十年的临床实践经验,经过不断研究—试验—提高—完善,呕心沥血研制出高效的顽固失眠特效验方——孔氏止血升板汤。 孔教授认为,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机在于热毒入血,迫血妄行;热毒伤肝,肝不藏血、血溢脉外而出血。为此,针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运用“止血升版”疗法。通过调整机体免疫功能,结合个体化治疗,达到凉血清血,清血升版,清楚免疫复合物,升版止血的目的。因其具有改善出血症状快、稳定性好、无毒副作用等特点,而被越来越多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所接受。虽然中药治疗疗效不如激素疗效快,但却比激素疗效稳定,不易复发。激素经动物实验证明相当于很强的温阳药,长期应用可致机体阴阳失衡,同时......
了解更多>>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