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中医把脉管炎分虚寒型、湿热型、淤滞型和热毒型。 虚寒型初见下肢发凉、怕冷、麻木、疼痛,同时伴有疲乏感,局部胀紧压迫感或足底垫物感,有间歇性跛行,行走时因小腿沉困、憋胀,距离越来越短,治疗宜温经散寒,益气活血、化淤通络。 湿热型表现为患肢怕冷、疼痛,常为游走性。行走时下肢酸困、憋胀、沉重乏力;下肢常出现肿块或结节,红肿热痛;患肢有时浮肿。治疗宜先清热凉血,继而化淤、散结、利湿。 淤滞型表现为患肢怕冷,触之冰凉,疼痛呈持续性,皮肤紫红、暗红或青紫色,脚端皮肤有淤点。治疗宜温经通络,活血化淤。 热毒型表现为患肢疼痛,白天轻夜间重,肢体局部红肿,大便干。治疗宜清热解毒化淤通络。此类型大多指趾骨肌肉坏死,疼痛难忍,创面极易感染,此时寒热湿细菌毒素等侵犯脉络,末梢血液循环障碍严重,此时不宜单纯使用脉通、维脑路通等扩张血管药,宜中西医结合用中药清热解毒,配合抗生素促使炎症消退,再给以活血化淤的药物治疗。此时最好住院治疗。 虚寒型多为疾病的早中期阶段,持续时间较长,这一阶段,许多病理改变, 要抓紧这一阶段积极治疗。我们在实践中发现,运用中药熏蒸治疗,对该阶段的治疗有特殊的疗效。因为中药熏蒸治疗结合了药物的作用和热效应, 对这类病变部位相对表浅, 以寒为主的效果特别好,可以终止或逆转疾病的发展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