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8年Katzenstein和Myers提出分型:
1. 普通的间质性肺炎(UIP);病变不均一,间质有炎症、纤维化、蜂窝样改变与正常肺组织,纤维母细胞灶交互出现。
2. 剥脱性间质性肺炎(DIP)/呼吸细支气管间质性肺炎(RBILD);肺泡腔内大量巨噬细胞均匀分布,而以细支气管周围气腔更明显,故称为RBILD。
3. 急性间质性肺炎(AIP);可见肺泡上皮受损,II型上皮细胞增生,肺泡间隔水肿,肺泡腔内出血,有透明膜形成,与ARDS所见类似。
4.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(NSIP);肺泡壁有炎性细胞浸润,为浆细胞和淋巴细胞,也有纤维化形成。病变在细支气管周围更明显。这4种组织类型的特征是由于炎症和纤维化量化的不同,也可以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。分型不同,临床表现以及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也不同,如UIP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,隐袭发病,病情进展慢,治疗反应差,多数病例最后死亡。DIP是少见的类型,也是隐袭发病,但预后好,90%与吸烟有关,最好换以RBILD名称以更适 于病理形态学的变化。
AIP是一急性暴发性发病的IPF,与1944年Hamman-Rich所描述的病症相同,病情进展快,可于 1~2个月死亡。病死率高,病理改变是严重的,广泛的急性 肺损伤。NSIP是一种暂时的、均匀的一种间质性肺炎,间质性炎症常常明显,但多数病例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。长期以来有一种错误概念,认为UIP是 从早期的细胞损害而后进入纤维化阶段,实际上成纤维母细胞灶是早期的病变,是急性肺损伤的表现。[1]
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主要症状为进行性的呼吸困难,早期症状可不明显,仅于活动后易疲劳和气短,随病情进展而加剧,轻咳或阵咳,晚期患者常继发感冒,可伴随发烧。55%~70%患者可有杵状指;早期肺部可无异常体征,中、晚期可于两下肺外侧听到爆裂音(Velcro),晚期患者可出现紫绀、气短、体重下降。
1.进行性呼吸困难为本病特征。 2.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粘痰,少数有黄痰及血痰。 3.乏力、消瘦、关节疼痛、低热等。 4.肺底及腋下区可闻及爆裂性罗音(称Velcro罗音),吸气末听到,表浅粗糙、调高。可有肺气肿及右心衰竭,50%以上病人有杵状指(趾)。
小儿间质性肺炎是儿科常见疾病,由于本病咳嗽颇剧,迁延难愈,属中医“顽咳”之证。发病以幼儿及学龄前小儿为多。罹病小儿多属体弱营养不良,免疫功能欠佳,或由感染支原体、病毒及卡他布兰汉球菌等引发。病儿以频发,反复的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,也可伴有发热如急性肺炎的表现。
病程一久,营养状态受到影响,可伴发消瘦、盆血及营养不良等疾病,抗菌素等有一定疗效,但往往不能阻止肺部病变的发展和咳嗽的消失。
间质性肺炎会传染吗
大多数肺炎是不传染的。 成人肺炎的细菌感染,以肺炎链球菌最常见,其他病原体包括厌氧菌、金**葡萄球菌、流感嗜血杆菌、肺炎衣原体、鹦鹉热衣原体、沙眼衣原体和其他革兰氏阴性杆菌等很多种。这些病原体可能通过人们之间的接触,或者通过人和物的接触传播,但是哪怕感染了这些病原体,只要自身免疫力健全,就不会得肺炎。往往是机体抵抗力下降时,病原体才会乘虚而入,使人发病。
因此,肺炎对儿童、老人和体弱者等免疫力低的人群更具危险性。因此,这些人群应加强防范,提高自身免疫力来抵御肺炎。
间质性肺炎的病理损害 间质性肺炎的病理损害是在病程早期以肺泡壁的炎症为主,在中期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,在晚期为肺泡壁纤维化。作x线肺部检查尤其是高分辨率CT(HRCT)检查时可发现在两侧肺叶尤其是下肺叶,呈现出密集细小的网织状结节,此结节较均匀又边界不清,或有条索状病灶、网格影、蜂窝肺,磨玻璃样改变不明显,单纯磨玻璃样改变者容易恢复。作气管镜活检(TBLB)病理检查时,显示出肺泡萎缩、肺间质纤维化。
作体检时在下肺野可听到湿罗音。在并发肺原性心脏病时有肺动脉第二音亢进,颈静脉怒张,肝肿大和下肢浮肿。间质康复汤具有超强渗透性,药物核心成分ART因子能够渗透进入肺部深处,直击疾病根源,发挥强力清除作用,清除肺部多年沉积的毒素,强力铲除疾病根源,恢复患者气管通畅。共治疗间质性肺炎患者29637例,经用药 3-7个疗程后,其中,治愈者29195例,显效者398例,无效者44例,愈后者经随访3年,均未复发。
|